您的位置: 首页> 企业概况> 企业动态
邯郸公交60年 •征文选登丨六十年回眸
发布时间:2023-03-25 人气:0

 “我与邯郸公交的故事” 

         征文选登 


六十年回眸

——写在邯郸公交成立60周年

●许建敏

六十年一回眸,历史的目光在这里一次次聚焦;六十年一回眸,时代的号角在这里一次次吹响。两部车一条线,是你最初的模样;从无到有,从弱到强,你让我们重新打开记忆的闸门;再一次唤起青葱岁月美好的回想。难忘一张张稚嫩的笑脸;难忘一身身湿透的衣裳;难忘曾经无悔的青春;难忘车厢里送走迎归……在一天天一年年的热望中,看你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,目光所至都与你息息相关。

——题记


1977年5月我参加工作,次年成为一名公交乘务员。
半天上班,半天休息,可以继续我的“写作”梦想。车厢里发生的故事,大街小巷所见所闻,都是最好的素材。
1990年11月15日,在火车站南侧,当时的汽车公司老院小平房里,《邯郸公交》诞生了。得知企业有了自己的公交报,打心眼儿里高兴。有道是:幸运从来留给有准备的人。十多年工作积累,从乘务岗位竞聘到政工部门,正值青春年华,感觉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终于降临了。一天到晚想写的东西一发不可收拾,白天工作忙,就下了班晚上写。从一个个普通司乘,到一辆辆先进车组;从一个个修理工突击抢修班,到一条条优胜线路,凡是我听到捕捉到的故事,都及时的记录下来。王金成细致入微、热情周到的服务;李瑞峰“活着干,死了算”的豪言壮语,升华成那个时代企业的“六种精神”;“辛苦我一人,方便千万家”的内心感言,激励着众多司乘你追我赶。先后涌现出“闪光的环行道”——2路线,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——申宝生,“微笑天使”——高红雁等一大批先进事迹和典型。数不胜数的优秀司乘和精品线路,感召着后人,担当着重任,凝聚着力量,实现着梦寐以求的夙愿和理想。


白岩松曾说过:“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问题和困扰,也有着每个时代特有的幸福与骄傲”。

回想起我参加工作的那一年,邯郸公交刚刚走过了十四个年轮,各方面条件依旧艰苦。第一次踏上哗啦哗啦作响,四面透风的车厢,正值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年终岁尾,一趟车下来,拿着票板和毛壳器的双手冻的早已失去了知觉。记得那天中午回到家,姥姥做的手擀面,她看我双手通红,就赶紧将那碗热面捧到我手上,好半天冻僵的手才缓过来。下午姥姥就拆了旧衣服,找来棉花,给我做了一个暖手的袖筒,就是套在棉袄袖子接近手腕的位置,以便在车上能伸进去暖和一下。

第一次在调度室看老司乘们吃早饭,更是感到稀罕。三四十年代出生的人,到我参加工作那年,她们已经三、四十岁了,大多都有三、四个孩子。每个月三、四十块钱的收入,加之还要帮衬双方父母,哪里舍得吃油条面包呢?她们的早饭有的是孩子们吃剩下的红薯、馒头片;有的是窝窝头或菜团子。调度室生着一个大火炉,四周是司乘们烤的干粮,真是五花八门,应有尽有。一趟车回来,冻的瑟瑟发抖,赶紧挤到火炉边,这时窝窝头也烤的金黄,听她们吃起来咯嘣——咯嘣——清脆的响声,就感觉特别的香。当然,我刚刚上班,根本不好意思在调度室吃东西,都是在家吃过早饭才跑车,有时火炉旁挤的没了地方,师傅李淑贤就将机器盖一掀,将馒头“烤”在机器旮旯,跑车回来,馒头也“烤”热了。当时我第一次看到师傅这种妙招,感觉很吃惊!一路上边卖票、报站,边担心师傅的馒头会不会颠掉或是烤焦?还好,看师傅吃的那个带劲的样子,就明白了“苦并快乐着”是那一代公交人真实的写照!

俗话说:“百人百味,众口难调”。在车厢,面对一车背景不同,文化素养参差不齐的乘客,乘务员在使用服务用语时,就要因人而异,把握分寸。遇到小学生乘车,则要提醒他们不要在车厢嘻嘻打闹,注意乘车安全。这让我想起了十五年前的一件事。那天我下班专门等候21路双层大巴回家。因为听演讲,我结识并了解了21路乘务员——贾国英。那些年,持小学生月票的孩子都喜欢乘双层车,他们无非就是上到顶层,既新鲜又好奇,在上下学途中感受邯郸街道的美景,加之小贾亲切的招呼,甜美的微笑,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她。有一个小学生竟拉着爷爷来坐小贾的车,这位爷爷坐车后感觉小贾的服务就是好,写了歌词赞美公交司乘,歌名是:“请收下我的谢意”!“你把座位让给我,让给他/让给老弱病残孕/让给妇女抱娃娃/弱势群体感激你/我们真的把你夸/赞美你的风格高/知书达礼品行佳/都来争当文明者/和谐社会乐万家/尊老爱幼好传统/古赵盛开文明花/”。这种乘客与司乘之间的交流信任,正是当年“争先创优、服务百姓”、“人人争创星级司乘、车组(线路)”系列活动结出的累累硕果。

企业是一棵大树,每一位员工就好比大树上的一根枝条,一片绿叶,一朵小花,只有与大树连接,才能有绿色的生命。
老一辈公交人珍惜岗位,爱岗敬业,甘愿奉献,已成为那个时代他们工作的一贯状态。几十年来,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有一件事,就是每年一次的车辆年审。那干劲用热火朝天,挥汗如雨一点都不过分。

早年间,由于车辆破旧,每年年审都像是过关一样难。下午跑车回来,双班司乘统统来到车场,这时我们已经不是单纯的司乘了,我们要承担起众多角色——修理工、油漆工、清洁工、缝纫工……双班师傅主要维护保养机器及轮胎,乘务员则要将车厢内外洗刷干净,然后将车内所有扶手栏杆统统刷一遍柒。那时车座面料都是人造革的,时间久了很容易开裂,我们就将大小口子密密麻麻的缝合好。还要将车顶洗刷干净,我刚刚参加工作,不敢上车顶,都是同车大姐踩着车座,从天窗钻出去,那种胆大心细的麻利劲,让我佩服不已。

就这样,整个车场看不清你我的面孔,分不清领导干部还是司乘修,直到食堂蒸好了大包子、鸡蛋汤,才发现肚子早已饥肠辘辘,就觉得每年年审的大包子,是我吃到最香的主食了,而一笼笼的大包子,都是后管人员洗菜、剁馅、和面做出来的,那种干群一心、情深意长、同甘共苦、身先士卒的忘我精神,激励着全天员工为企业的振兴而努力拼搏!


四季更迭,斗转星移。六十年一回眸,就感觉有些怀念只在此时此刻。在我38年工作岗位上,想说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。我参加工作的那些年,驾驶员是清一色的复转军人,他们在部队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,运营中,车辆如果突然出现故障,他们掀开机器盖,手拿改锥,脚踏油门,这里敲一敲,那里拧一拧,马达“轰”的一声就正常运转了,这让我感到他们个个都很神奇。
另一件事情是1976年邯郸公交自办的“7•21”大学,培养了30名首批女驾驶员,遗憾的是我没有赶上,当时很羡慕这30名女同胞,觉得她们很幸运,也很了不起!


都说公交人的孩子皮实、好带,这话一点儿不假。
我参加工作的那些年,见证了许许多多在车厢里长大的公交人后代。比如梅梅、燕燕等,我就与她们的妈妈曾经在同一辆车上运营服务过。那时司乘们怀孕照样跑车,根本不好意思说,一般都是怀孕七八个月才肯下车“打机动”(在调度室待命,万一谁的车出现故障替班或做临时性工作)。那时大家姊妹都比较多,父母不可能随时伺候月子,更不可能帮忙带孩子,于是那些老公们便抱着孩子到调度室喂奶,当发车铃声一响,孩子也在车上晃晃悠悠的不哭不闹,一会儿便进入梦乡,平平的机器盖铺上小被子,就是一个很舒服的小“床”,这些婴幼儿从小听惯了汽笛鸣响,胆量出奇的大,而且即便妈妈按的喇叭震天响,他(她)们也照睡不醒,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,那一代公交人的孩子们在“汽车摇篮”里一天天长大……


六十年一回眸。有的人已远去,有的人正变老。岁月在变,不变的是热爱公交企业那颗赤城的心。
记得上世纪的1997年,是一个难忘的年份。四月底准备开通26路线,需要经常“上山”(当时司乘们将二宫一带称之为“山上”)平整场地,清除杂草,早已成为我们的家常便饭。而后联纺路又重修,9路调度室司乘们没有了休息的地方。为了尽快建成新的调度室,我们每天又挤时间在尘土飞扬、瓦块如山、垃圾成堆,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填坑铺路,劳动强度之大可想而知。因为拉石子的车每天往返二三趟,这就需要管理人员每天待命似的到车场将卡车卸的石子铺平,记得先后有十五辆卡车的石子卸到了车场,总计108立方米,面对堆积的石子,大伙儿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,一锨锨端,一米米铲,直至铺平,最终两千多平方米的新建车场,硬是靠我们十几名管理人员在业余时间将它建成。虽然那些日子我们的双手鼓起了血泡,汗水浸透了衣背,但是看到司乘们重新有了休息的地方,大家还是倍感欣慰。
回望来路,越发感到岁月磨练意志,时代造就英雄。在我们青春无悔的年华里,久经风雨历练,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有了一股子韧劲,即便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遇到沟沟坎坎,我们也能独当一面,毫无畏惧,也许,这就是那一代公交人的责任使命和担当吧!


曾记否?当年烘烤拥挤的车厢,撒下了多少汗水?数九寒天的腊月,冻伤了多少双开裂的手背?曾记否?年轻的母亲“狠心”丢下嗷嗷待哺的婴儿奔赴车场,几十年如一日伴着星星、踏着积雪晨起夜归……
每遇下大雪的天气,也是公交司乘最艰难的时日。那时公交人的代步工具就是一辆自行车,下大雪的天气,就只能推着自行车呲溜呲溜的徒步到车场,这期间滑倒了多少个跟头,根本无法数的清楚。虽然地冻天寒,但是到达车场后,每一位司乘的头上都冒着热气。他们顾不上停息片刻,赶紧预热机器,接热水冲水箱,再放水循环,再加热……
那些年,老一辈公交人付出了太多的艰辛、汗水和泪水。当2路线往“山上”延伸时,我们连夜栽站牌;当1995年5月1日,邯郸公交第一条9路线实行无人售票时,我们一趟趟站在票箱旁严守把关。因为那年实行无人售票时还不能刷卡,毕竟在当时无人售票还是一个新鲜事物,每天都有不自觉的乘客投假(残)币,或者将一块钱撕两半,一次投一半。管理者正是抱着责任使命与担当,将损失减少到最低,收回了应收尽收的每一块钱……
如今说着轻轻松松,想想当年那股子干劲,自己都觉得自己了不起,好比我们都有三头六臂似的,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。


我难以忘怀的是2010年4月15日,我在宣教部工作期间,恰逢《邯郸公交》创刊500期。1990年办报时,我只是一名基层通讯员,2007年领导调我到宣传部任职,这份荣誉给予了我前进的动力,激发我用一颗正义责任之心投入新的岗位。然而,仅有一颗澎湃的热情显然是不够的,还要学习紧跟新媒体发展潮流。当时办公室只配有一台电脑,每天的工作量很大,要出台各种宣传计划、安排,又要办报纸、审稿,出宣传简报,几个人轮流“抢”电脑,哪里还有机会轮上我学习网络知识?我只能利用中午吃饭不回家挤时间自学。那一年已经将近知天命的我深知,在飞速发展的融媒体当下,把握不了风云变幻的互联网时代,终究是要被淘汰的,而职业道德和责任使命,激励我顺应潮流,继续固守着心灵的家园。我始终坚信,好“命”其实是拼尽全力的苦去甘来,每一个成功的背后,都曾有过风雨交加、浸满汗水的艰难。就是这每日中午2小时的不断琢磨和不耻下问,终于让我掌握运用了电脑操作,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宣传教育各项工作任务。当然,这也与时任党委书记李丽萍,副书记郭子荣等领导班子成员的大力支持,部门团结协作分不开的,在这里我一并表示感激和感谢!


鲁迅先生曾说过:“自古以来,就有埋头苦干的人;有为民请罪的人;有舍身求法的人……”这就是中国的脊梁。在公交六十年漫长的峥嵘岁月里,正是有了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,任劳任怨的先进模范和热情服务的优秀员工,他们年复一年的努力拼搏、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,才有了今天公交企业的长促发展。而当年那些埋名隐性默默无闻的老一辈公交人,我们理应记住他们,我们更不能忘记他们。因为,历史承载着过去,更启示着未来,站在新时代的起点,让我们以企业为荣,让我们握掌成拳,奋发有为、团结奋进,抵达更美好的明天!



友情链接:
公司地址:邯郸市邯山区工业园区创优路9号
联系人:综合办公室    电话:0310-8185515
邯郸交投手机版
扫码手机版